央視網消息:青春投身特色產業(yè),匠心根植鄉(xiāng)村振興。下面進入晚間新聞特別節(jié)目《青春匠心》。種好地,打好糧,是東北地區(qū)不少農戶質樸的家訓。然而一段時間里,黑土地上的年輕人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。近幾年,農業(yè)現代化的推進,又把這些學有所成的游子拉了回來。下面,我們就到黑龍江省北安市,去認識一位只有24歲的農業(yè)“老把式”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一二號車提高點作業(yè)速度。氣象局通知明天有雨,咱們在這個班次之前,爭取把這個玉米地施完肥。
王藝鑫是黑龍江省北安市二井鎮(zhèn)自和村村民,今年24歲。初中畢業(yè)后,王藝鑫和許多農村的年輕人一樣,奔赴了向往的城市生活。但他一回到家鄉(xiāng),看到因務農而操勞的父母,就會倍感心疼。自那時起,王藝鑫決定,接手家里的土地,讓自己成為一名真真正正的莊稼漢子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我就和父母說了我的想法,父母也非常了解當時農業(yè)的形勢,也都挺同意我的想法的。因為現在有很多新型的種地方式和新型農機具,年輕人可以研究研究這個新型種地方式,這樣也能使這個糧食產量得到提高,這不也屬于為家鄉(xiāng)作貢獻嘛。
2015年8月份,王藝鑫和父親帶領著村民們一起成立了千萬元的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,走上規(guī)?;?、集約化種植之路。在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王藝鑫慢慢發(fā)現,光有先進的農機設備,似乎還遠遠不夠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我們就想有這樣大型的農機設備了,和農場的標準也都一樣,就想這個糧食產量什么(的)也都和農場會是一樣的。但是通過幾年的種植發(fā)現這個產量和農場差了很多。就拿黃豆來說,我們的畝產是320來斤,而國營農場的畝產能達到370斤,這就差了50來斤。
別人能做到的,為何自己做不到?為了解決糧食產量偏低的問題,王藝鑫帶著合作社成員們走遍了北安市13個國營農場,向產糧大戶學習取經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這些國營農場都特別有老大哥的風范,把他們所有的種植技術都教給我們。從春天的整地到秋天的收獲,很多的問題都是我們沒注意的一些小細節(jié),這些小細節(jié)都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素。
國營農場的慷慨分享,加上王藝鑫團隊孜孜不倦的鉆研,分層施肥、精準播種、以積溫定良種等先進農業(yè)技術,陸續(xù)投入使用??茖W化種植,也讓所有人嘗到了甜頭。改良農藝的第一年,合作社的產量就提高了接近一成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原來的玉米產量每坰地10噸,現在已經達到了每坰地15噸,真正地實現了每畝地產噸糧的夢想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社員 畢獻偉:我家有60畝地,一直以前是自己經營,后期交給合作社托管以后,收益增加了不少。
社員的錢包鼓了,社長的干勁也更足了。對王藝鑫來說,耕種既是生活,也是熱愛。在黑土地上與父輩們的接續(xù)奮斗,繼續(xù)種好地,打好糧,讓他不僅感到責任在肩,也分外榮耀。
宇博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 理事長 王藝鑫:農民天然熱愛土地,與土地不可分離,只要是土地提高了一點產量,我都特別驕傲和自豪。作為新時代的農村青年,我希望能回報國家,回報父老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